(导语)
10月20日上午8时,随着发令枪响,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在天安门广场正式开跑,来自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名选手齐聚北京,在秋高气爽的天气中展开激烈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塔德塞·莱盖塞(Tadese Legese)以2小时05分12秒的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,并打破赛会纪录;中国选手李子成以2小时08分33秒获得国内男子第一,创个人最好成绩,女子组方面,肯尼亚选手露丝·切普恩盖蒂奇(Ruth Chepngetich)以2小时18分45秒卫冕成功,中国选手张德顺则以2小时24分16秒位列女子组第四,刷新个人PB(Personal Best)。
本届北京马拉松是疫情后首次全面开放国际选手参赛,吸引了包括波士顿马拉松冠军、东京马拉松亚军在内的多位世界顶尖选手,男子组比赛中,莱盖塞从30公里处开始加速,甩开肯尼亚选手基普鲁托(Kipruto)的紧追,最终以领先亚军37秒的优势冲线,并将原赛会纪录(2小时07分06秒)提高了近2分钟。
中国选手的表现同样令人振奋,李子成在35公里后稳住节奏,超越两名非洲选手跻身前十,最终位列总排名第八,成为自2016年以来首位跑进2小时09分的中国马拉松运动员,赛后他球探体育app激动表示:“今天的天气和观众给了我巨大能量,希望明年能冲击2小时07分的国家纪录。”
女子组竞争更为胶着,切普恩盖蒂奇与埃塞俄比亚选手亚沙内(Yashane)在最后5公里展开拉锯战,最终凭借冲刺能力险胜,张德顺虽未能站上领奖台,但她的成绩已接近李芷萱保持的全国纪录(2小时23分15秒),标志着中国女子马拉松的稳步提升。
今年北马首次启用“智能领跑员”系统,通过佩戴传感器的配速员为选手提供实时数据参考,赛道沿线设置15个补给站,提供能量胶、盐丸及北京特色小吃“冰糖葫芦”,终点还为完赛选手准备了热姜茶,组委会联合环保机构推行“零废弃马拉松”,通过可降解杯具和分类回收,减少赛事垃圾60%以上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本次比赛特设“轮椅马拉松”组别,残奥冠军黄丽莎以1小时38分22秒完成全马,呼吁社会关注无障碍运动设施建设。
除精英选手外,大众跑者亦是赛事主角,72岁的退休教师王建国以5小时12分完赛,这是他第10次参加北马;来自深圳的“抗癌跑者”林芳(化名)与病友组成“生命接力团”,携手冲过终点,据统计,本届赛事完赛率达98.球探体育注册7%,创历史新高。
北京市体育局局长陈杰表示:“北马不仅是一场体育竞赛,更是展示城市风貌和市民精神的窗口。”赛事期间,沿途超过20万市民自发加油,王府井、鸟巢等赛段甚至出现“人墙助威”的壮观场景。
随着国内马拉松赛事数量突破1800场/年,专业运动员的培养体系逐步完善,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于洪臣指出:“李子成、张德顺等选手的突破,证明‘请进来、走出去’战略初见成效。”中国已有7名男子选手跑进2小时10分,女子选手9人突破2小时30分,整体水平居亚洲前列。
赛事同质化、业余跑者伤病等问题仍待解决,运动医学专家提醒,约30%的业余选手存在过度训练导致的关节损伤,建议跑者“以健康为目标,科学备赛”。
本次北马是巴黎奥运会马拉松项目的重要积分赛,中国田径协会计划以“集团作战”模式冲击奥运前八,北京、上海等城市正申办2027年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分站赛,推动中国从“马拉松大国”迈向“马拉松强国”。
2024北京马拉松在掌声与汗水中华丽收官,从职业选手的极限突破到普通跑者的自我超越,这条42.195公里的赛道见证了体育精神的永恒魅力,正如赛事口号“跑向未来”所诠释的,马拉松不仅是速度的比拼,更是一座城市、一个时代奔跑向前的缩影。
(全文共计1982字)
注: 本文数据及人物均为虚构,仅作示例用途,实际报道需以真实赛事为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