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晚的英超联赛第25轮焦点战中,曼城与利物浦的强强对话以2-2的比分收场,但赛后舆论的焦点并非进球功臣的精彩表现,而是球探体育下载VAR(视频助理裁判)系统的一次关键判罚引发的巨大争议,比赛第78分钟,利物浦前锋萨拉赫在禁区内被曼城后卫鲁本·迪亚斯放倒,主裁判第一时间未予理会,但VAR介入后却维持原判,拒绝判罚点球,这一决定彻底点燃了球探体育官网双方球迷的怒火,甚至引发了对裁判公正性和VAR技术适用性的新一轮质疑。
慢镜头回放显示,迪亚斯在防守萨拉赫时确有明显的身体接触,萨拉赫的支撑腿被迪亚斯的膝盖顶到,导致其失去平衡倒地,主裁判安东尼·泰勒未吹罚犯规,VAR团队经过长达3分钟的复核后,竟以“接触程度不足”为由支持原判,这一结论与多数专业评论员的解读相悖,前英超裁判克拉滕伯格在赛后分析中直言:“这是一个明显的误判,VAR的存在本应纠正这类错误,但这次它失败了。”
利物浦主帅克洛普在新闻发布会上难掩愤怒:“我们被抢劫了,VAR的用途是什么?如果连这种犯规都看不到,那它还不如不存在!”而曼城主帅瓜迪奥拉则态度暧昧:“裁判的工作很难,我相信他们尽力了。”讽刺的是,本赛季初曼城也曾因VAR误判丢掉关键积分,当时瓜迪奥拉曾公开呼吁“彻底改革裁判系统”。
自2016年引入VAR以来,争议从未停歇,支持者认为它减少了“冤假错案”,但反对者指出,VAR的介入标准模糊、耗时长,且最终决定仍依赖主观判断,数据显示,本赛季英超VAR平均每场中断比赛4.2次,但仅有63%的改判被公众认可,更致命的是,VAR的“选择性介入”现象频发——例如本轮另一场比赛中,阿森纳因一次类似接触获得点球,而萨拉赫的遭遇却被无视。
国际足联裁判委员会主席科里纳曾强调:“VAR不是为追求100%正确,而是避免明显错误。”但如今,球迷的质疑直指核心:谁来定义“明显错误”? 当同一轮联赛出现尺度不一的判罚时,VAR的权威性必然崩塌。
裁判争议历来是足球的一部分,1986年马拉多纳的“上帝之手”和2010年兰帕德的“门线冤案”最终推动了科技介入比赛,VAR的诞生并未终结争议,反而催生了新的矛盾,2022年世界杯上,阿根廷对沙特的三粒越位进球被VAR毫米级判罚吹掉,引发“足球是否被机器扼杀灵魂”的讨论;本赛季意甲则出现VAR因技术故障“罢工”,导致裁判被迫凭肉眼判罚的闹剧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VAR可能被用作“掩盖裁判水平不足”的工具,英超裁判公司PGMOL本赛季已公开道歉4次,承认VAR重大失误,但后续处罚仅为涉事裁判停哨一周,前英格兰队长费迪南德嘲讽道:“他们道歉,然后继续犯错,就像坏掉的复读机。”
赛后,利物浦球迷在社交媒体发起“#VAROut”话题,24小时内讨论量超50万,安菲尔德球场外甚至有球迷焚烧VAR道具以示抗议,球员方面,萨拉赫拒绝采访,仅在Instagram发布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省略号;曼城中场德布劳内则坦言:“球员越来越看不懂规则了,每次倒地都像开盲盒。”
这种情绪正在侵蚀比赛本质,阿森纳名宿亨利指出:“当球迷争论的不再是进球而是判罚时,足球就失去了激情。”一项调查显示,67%的英超观众认为VAR降低了观赛体验,主要原因包括“庆祝后被告知进球无效”的挫败感。
多方建议正在被讨论:
但国际足联目前态度保守,仅承诺“逐步优化”,英超联盟则计划在下赛季试行“半自动越位系统”,但对犯规判罚仍无实质改进方案。
这场比赛或许只是漫长赛季中的一场平局,但VAR争议暴露的问题已无法忽视,当科技本应带来公平,却因人为操作沦为新的不公源头时,足球运动必须回答: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裁判体系?否则,绿茵场上终将只剩无尽的争吵,而非纯粹的竞技之美。
(全文共计1287字)